十四五”第一年倏忽而過,各細分領域的“十四五”規劃踩著2021的尾巴蜂擁而至。
如果說2021是重新梳理、調整方向的一年,那么2022就是動力全開、奮不顧身的一年。
為您梳理了近期出臺的環保相關“十四五”規劃為您2022的工作計劃提供一份隨身錦囊供您隨時查閱。
☆《“十四五”城鎮污水處理及資源化利用發展規劃》
《規劃》明確,到2025年,基本消除城市建成區生活污水直排口和收集處理設施空白區,全國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力爭達到70%以上;城市和縣城污水處理能力基本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要,縣城污水處理率達到95%以上;水環境敏感地區污水處理基本達到一級A排放標準;全國地級及以上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達到25%以上,京津冀地區達到35%以上,黃河流域中下游地級及以上缺水城市力爭達到30%;城市污泥無害化處置率達到90%以上。
☆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方案(2021-2025年)》
到2025年,農村人居環境顯著改善,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建設取得新進步。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穩步提高,廁所糞污基本得到有效處理;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不斷提升,亂倒亂排得到管控;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水平明顯提升,有條件的村莊實現生活垃圾分類、源頭減量;農村人居環境治理水平顯著提升,長效管護機制基本建立。
☆《“十四五”工業綠色發展規劃》
長江經濟帶。加強化工園區整治提升和污染治理,長江干支流1 公里范圍內嚴禁新建擴建化工項目,開展沿江工業節水減污。中上游地區加強磷石膏、冶煉渣、粉煤灰、廢舊金屬、廢塑料、廢輪胎等資源綜合利用。黃河流域。按照以水定產原則,嚴控煤化工、有色金屬、鋼鐵等行業盲目擴張。引導新型煤化工產業與石化化工、鋼鐵、建材等產業耦合發展。推動鋼鐵、煤化工等行業水資源循環利用,充分利用市政污水和再生水等。
☆《“十四五”節水型社會建設規劃》
《規劃》明確,到2025年,基本補齊節約用水基礎設施短板和監管能力弱項,節水型社會建設取得顯著成效,用水總量控制在6400億立方米以內,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比2020年下降16.0%左右,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比2020年下降16.0%,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達到0.58,城市公共供水管網漏損率小于9.0%。工業節水減污目標是,到2025年,遴選火電、鋼鐵、石化化工、有色、造紙、印染、食品等行業水效領跑者50家,缺水地區重點高耗水行業用水效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。實施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廢水近零排放試點工程。
☆《“十四五”環境影響評價與排污許可改革實施方案》征求意見稿
排污許可核心制度進一步穩固。固定污染源排污許可全要素、全周期管理基本實現,固定污染源排污許可執法監管體系全面建立,排污許可“一證式”管理全面落實,以排污許可制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監管制度體系基本形成。
☆《“十四五”全國清潔生產推廣方案》
到 2025 年,工業能效、水效較 2020年大幅提升,新增高效節水灌溉面積 6000 萬畝?;瘜W需氧量、氨氮、氮氧化物、揮發性有機物(VOCs)排放總量比 2020 年分別下降 8%、8%、10%、10%以上。全國廢舊農膜回收率達 85%,秸稈綜合利用率穩定在86%以上,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 80%以上。城鎮新建建筑全面達到綠色建筑標準。
☆《“十四五”全國危險廢物規范化環境管理評估工作方案》
年度工作方案的制定應按照評估要求,根據危險廢物的危害特性、產生數量和環境風險等因素,突出評估危險廢物環境重點監管單位,同時通過評估核實其他單位的危險廢物環境管理相關情況。
☆ 《“十四五”全國農業綠色發展規劃》
重點流域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工程。以長江經濟帶、黃河流域為重點,建設一批農業面源污染治理重點縣,因地制宜實施農田面源污染防治、畜禽養殖污水治理、水產養殖環境治理、作物秸稈綜合利用、地膜回收利用等工程。
☆《北京市“十四五”時期生態環境保護規劃》
到2025年,北京的發展將更低碳、空氣更清新、水體更清潔、土壤更安全、生態更宜居。圍繞這5個維度,共設置了16項規劃目標指標,包括受關注的碳排放強度、PM2.5年均濃度、優良天數比率、重污染天數比率等。根據“十四五”規劃,北京將圍繞推進碳中和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、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、防控環境風險、推進區域協同發展、構建現代化環境治理體系等6大方面,設置了主要任務,明確了任務“進度條”。
☆《上海市生態環境保護“十四五”規劃》
到2025年,城鎮污水處理率達到99%,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90%以上,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45%以上;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達到95%以上;森林覆蓋率達到19.5%以上,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9.5平方米以上;濕地保護率維持50%以上,生態系統功能逐步恢復。
☆《重慶市生態環境保護“十四五”規劃(2021—2025年)(公開征求意見稿)》
到2035 年,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,碳排放達峰后穩中有降,生態環境根本好轉,藍天白云、綠水青山成為常態,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全面筑牢,山清水秀美麗之地基本建成,成為美麗中國建設的樣板,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。
☆《河北省建設京津冀生態環境支撐區“十四五”規劃》
“十四五”時期,區域生態安全格局進一步優化,協同推進綠色低碳轉型的高質量發展模式加快形成,區域共享、優勢互補的產業結構、能源結構、交通運輸結構更加優化。共設置主要指標19項,其中約束性指標11項,預期性指標8項,涵蓋綠色發展、生態建設、環境質量、協同治理等四個方面。
☆《“十四五”安徽省城鎮污水處理及資源和利用發展規劃》
安徽“十四五”城鎮污水處理及資源化利用設施建設規劃投資約230億元。其中:污水管網新建與改造投資80億元,污水處理廠新建與改擴建投資100億元,污水再生利用設施投資35億元,污泥無害化處理設施投資15億元。
☆《安徽省“十四五”危險廢物工業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規劃》
《規劃》明確了“十四五”期間,我省危險廢物、工業固體廢物環境管理十大重點任務為:一是完善政策法規標準體系,二是推動“無廢城市”創建,三是推動源頭減量與資源化利用,四是提升環境監管能力和水平,五是健全危險廢物收集轉運體系,六是統籌設施建設持續優化結構,七是完善醫療廢物收集轉運處置體系,八是加強危險廢物管理技術支撐,九是推動資源綜合利用基地建設,十是防范化解環境風險。
☆《亳州市“十四五”生態環境保護規劃(征求意見稿)》
到2025年,全市鄉鎮政府駐地生活污水處理率達80%,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30%,納入國家監管清單的農村黑臭水體整治率達到40%左右,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處理和利用體系逐步建成。
☆ 《合肥市“十四五”環境科學研發專項規劃》
合肥市要打造國家級戰新產業集群“中國環境谷”,涵蓋合肥環境產業技術創新研究中心、國家級研發平臺、環境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;引導高標準規劃建設長三角 G60 科創走廊環境產業合作示范園區,籌建長三角 G60 科創走廊環境產業聯盟,增強區域生態環境聯防聯控聯治;籌建全國(長三角)環境技術集中交易中心,打造全國(長三角)一站式環境治理綜合服務平臺。
☆《江蘇省“十四五”生態環境保護規劃》
到2025年,江蘇要全面完成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改造,單位工業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20%,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95%,全省自然濕地保護率達到60%。
☆《南京市“十四五”生態環境保護規劃》
《規劃》明確了未來五年南京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六大目標:一是綠色低碳發展水平走在前列。完成省下達的單位GDP能耗目標,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12%,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20%。二是持續改善環境質量。PM2.5年均濃度與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達到省定目標;地表水省考以上斷面優于Ⅲ類水比例達95.2%以上。
☆《浙江省“十四五”生態環境保護規劃》
在全國首個出臺農村污水處理設施管理條例,提前三年完成1.3萬個行政村環境整治任務。在全國率先開展全域“無廢城市”建設,構建覆蓋全領域的固廢處置監管制度體系,危險廢物處置能力缺口基本補齊。
☆《寧波市“十四五”生態環境保護規劃》
寧波市將打造以油氣為核心的大宗商品資源配置基地、國 際航運和物流樞紐以及石化、新材料等世界級產業集聚區, 預計能源消費總量將持續增加(估測增幅超 50%),交通總 量剛性增長,主要污染物及碳排放量將維持高位水平,污染 減排和碳達峰壓力突出,海洋生態環境保護任務艱巨,環境治理和風險防范面臨重大挑戰。
☆ 《紹興市環保產業“十四五”發展規劃(征求意見稿)》
特色優勢領域整體提升。在稀貴金屬回收利用、煙 氣脫硫脫硝、飛灰處置與資源化、廢鹽等危險廢物處置與資 源化、工業廢水中水回用、溫室氣體協同減排、土壤污染治紹興市環保產業“十四五”發展規劃 11 理、生態修復,及廢建筑材料、廢生物質和污泥等大宗固體 廢物綜合利用等方面培育一批帶動力強龍頭企業、“專精特 新”骨干企業,實施一批示范工程,推動形成契合紹興綠色 低碳發展的現代環保產業體系。
☆《山東省 “十四五”生態環境保護規劃》
產業結構調整方面,2025年年底前生態工業園區比例力爭達到工業園區的50%以上。能源結構調整方面,2025年年底前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13%左右,清潔取暖率提高到80%以上。交通運輸結構調整方面,2025年年底前國六排放標準重型貨車占比達到30%以上。農業投入與用地結構調整方面,到2025年單位耕地面積化肥施用量較2020年下降6%左右,化學農藥使用量較2020年下降10%左右。
☆ 《青島市“十四五”生態環境保護規劃》
《規劃》的主要目標是: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成效顯著,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,生態系統穩定性穩步提升,環境安全有效保障,現代環境治理體系建立健全?!兑巹潯反_定了環境治理、應對氣候變化、提高資源利用效率、環境風險防控、生態保護等5大類24項主要指標,其中,約束性指標13項,預期性指標11項。
☆ 《江西省“十四五”生態環境保護規劃》
“十四五”期間,全省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更大進步,美麗中國“江西樣板”建設取得新進展,生態環境保護主要目標: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成效顯著。綠色低碳發展加快推進,能源資源配置更加合理、利用效率大幅提高,碳排放強度進一步下降,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別降低14.5%、19.5%。全社會生態文明理念深入人心,簡約適度、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加快形成。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雙向轉化通道更加順暢,綠色發展水平走在全國前列。
☆《寧夏回族自治區生態環境保護“十四五”規劃》
錨定2035年遠景目標,立足寧夏區情實際,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,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取得階段性重要成果,努力實現以下主要目標。環境污染防治率先區建設取得明顯成效。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下降。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,地級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達到85.5%,環境空氣質量穩定達到國家二級標準。水環境質量穩步提升,地表水國考斷面水質達到或好于Ⅲ類水體比例達到80%,黃河干流斷面水質保持II類進II類出。農業面源污染得到初步管控,城鄉人居環境明顯改觀。
☆《陜西省“十四五”生態環境保護規劃》
聚焦秦嶺、黃河等重點領域,確定了環境治理、應對氣候變化、環境風險防控和生態環境保護等領域4大類23項指標,其中13項約束性指標。地級及以上城市細顆粒物(PM2.5)年均濃度37微克/立方米,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達到82.9%;地表水達到或好于Ⅲ類水體比例92%,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降比、能源消耗降比分別達到18%、13.5%,森林覆蓋率不低于46.5%。
☆《西安市“十四五”生態環境保護規劃》
在水環境綜合治理方面,將規劃新建、擴建城區及區縣19座污水處理廠,共新增污水處理能力每天62.9萬噸。到2025年,西安市將累計建成運行城市污水處理廠達到42座,總污水處理能力達到每天411萬噸。
☆《甘肅省“十四五”生態環境保護規劃》
“十四五”時期,全省生態文明建設達到新水平,生態環境持續鞏固改善,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減少,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水平進一步提高,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穩步提升,環境風險得到有效管控,生態環境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顯著提高,人民群眾對優美生態環境的獲得感、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斷提升。能源資源配置效率大幅提高,碳排放強度持續降低,簡約適度、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加快形成。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穩步提升。祁連山、黃河流域等生態保護修復治理取得顯著成效,生態保護監管體系進一步健全,生態系統服務功能不斷增強。
☆《太原市生態環境保護“十四五”規劃》(征求意見稿)
到 2035 年,污染協同控制、生態協同治理取得明顯成效。實現與社會主義現代化相適應的城鄉生態環境優美、人與自然和諧的古晉陽“汾河晚渡”美景與“錦繡太原城”盛景。
☆《吉林省生態環境保護“十四五”規劃》(征求意見稿)
到2025年,全省生態強省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,生態經濟實力、環境資源承載能力、生態系統服務功能、全民生態文明素質顯著增強,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初步形成,碳排放強度持續降低,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減少,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、穩中有升。
☆《內蒙古自治區“十四五”生態環境保護規劃》
“十四五”時期,生態文明建設取得重大進步,美麗內蒙古建設取得明顯成效,生態環境保護主要目標:生態優先、綠色發展取得實質性進展。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得到優化,綠色低碳發展加快推進,能源資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,碳排放強度有所下降,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成效明顯。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??諝猸h境質量全面改善,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,水環境質量穩步提升,水生態功能初步得到恢復,土壤生態環境質量穩定向好,城鄉人居環境明顯改善,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減少。
☆《廣東省生態環境建設“十四五”規劃》
美麗廣東建設展現新面貌。深入打好藍天、碧水、凈土保衛戰,大氣環境質量繼續領跑先行,水環境質量持續提升,城市黑臭水體全面消除,土壤環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,環?;A設施短板弱項加快補齊,萬里碧道建設穩步推進,農村人居環境得到全面改善,城鄉區域發展協調性明顯增強。
☆ 《福建省“十四五”生態環境保護專項規劃》
重大工程項目清單包括九大重點工程53類重點項目,估算投資約4500億元。其中包括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、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工程、工業大氣污染綜合治理工程等。
☆《湖北生態省建設規劃綱要(2021-2030年)》
《綱要》指標共34項,其中約束性指標17項、預期性指標17項,主要涉及空間格局、生態經濟、城鄉環境、資源節約利用、綠色生活、生態制度等六大領域。我省到2025年基本建成生態制度健全、空間格局合理、經濟生態高效、城鄉環境宜居、綠色生活普及、生態文化先進的生態強省,并向生態環境部申報終期驗收,提前5年實現國家生態省創建目標。
☆《湖北省城鄉人居環境建設“十四五”規劃》
“十四五”期間,全省城鎮人居環境建設總體水平保持中部領先,成功打造一批宜居宜業宜養宜游的美麗城鎮建設樣板;農村人居環境顯著提升,實現從“干凈、整潔、有序”向“整潔、優美、宜居”的跨越轉變。
☆《湖南省“十四五”生態環境保護規劃》
到2025年,全省綠色低碳發展水平顯著提升,重點污染物排放總量、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和能耗持續降低;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,全面消除劣Ⅴ類水體,洞庭湖總磷濃度持續下降,市級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全面達標,縣級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達到95.8%;空氣環境質量持續改善,地級及以上城市PM2.5年平均濃度持續下降,基本消除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;全省土壤污染環境風險得到有效管控,土壤安全利用水平鞏固提升,受污染耕地和重點建設用地實現安全利用和有效管控;自然生態保護監管取得積極進展,森林覆蓋率不降低。
☆《青海省“十四五”生態環境保護規劃》
《規劃》從生態保護、環境治理、應對氣候變化、環境風險防控4個方面設定了27項指標,其中約束性指標19項、預期性指標8項。聚焦堅決守護好“中華水塔”、推動綠色低碳循環發展、示范引領應對氣候變化、聚力打造綠色江河源、鞏固提升“青海藍”、切實保護好高原凈土、持續建設“潔凈青?!?。
☆《四川省“十四五”生態環境保護規劃》(征求意見稿)
提升城鎮污水治理水平。推進城鎮“污水零排區”建設,以岷江、沱江、川渝跨界等流域內城鎮以及污水處理率較低的城鎮為重點。到2022年底,全省縣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基本實現污水收集管網全覆蓋。到2025年,全省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比2020年提高5個百分點以上,建制鎮污水處理率明顯提升,縣城污水處理率達到95%以上。
☆《貴州省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“十四五”規劃》
水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。地表水環境質量保持優良水平。到2025年,119個國控水質監測斷面水質優良比例(達到或優于Ⅲ類)達98.3%以上,247個省控水質監測斷面水質優良比例(達到或優于Ⅲ類)達95%以上,無劣Ⅴ類水體斷面。飲用水安全保障水平進一步鞏固,縣城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達到或優于Ⅲ類比例為100%。
☆ 《貴州省“十四五”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規劃(征求意見稿)》
全省水資源配置格局進一步完善,城鄉供水保障體系進一步提升,規劃建設貴州大水網,實現“市州有大型水庫、縣縣有中型水庫、鄉鄉有穩定水源”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規范化建設進一步加強,中心城市及縣級飲用水水源地完成規范化建設比例維持100%,鄉鎮及農村千人以上飲用水源地完成規范化建設比例由53%提高至80%以上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進一步鞏固,中心城市及縣級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保持100%,到2025年,鄉鎮及農村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達95%以上。
☆ 《云南省“十四五”環保產業發展規劃(征求意見稿)》
到 2025 年,環保產業產值達 8 到 1000 億元以上,產值年均增長 15%以上。資源綜合利用 和水污染防治向智能化、集成化和差異化發展取得明顯突破。高效節能產品、污水處理裝備實現規?;a。大氣污 染防治和土壤污染修復技術裝備形成常規裝備自主化生產 能力。環保設計省內自主化程度明顯提升,環保設施第三方運維服務占有率進一步提升,節能環保服務業競爭力不斷增 強,形成專業細分優勢,環保產業成為綠色經濟發展新增長點。
☆ 《海南省“十四五”生態環境保護規劃》
推進“三水”統籌治理,建設“幸福河湖”。以水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,統籌水資源利用、水環境治理和水生態保護。優化水資源配置和調度,堅持優水優用。加強飲用水安全保障,堅持“全省一盤棋、全島同城化”,推進全島城鄉一體化統籌供水。精準推進水污染治理,實施河流湖庫全流域綜合整治,系統推進工業、農業、生活等污染治理。加強城鎮生活污水收集管網改造及建設,提高生活污水有效收集處理率。深化河長制湖長制,開展“幸福河湖”創建行動,到2025年,全島形成“一城一鎮一條河(湖),一河(湖)一景一文化”格局,人民群眾獲得感、幸福感明顯增強。
來源:泓濟環保